2025年11月7日,PP电子“编者说”系列讲座第5期在公管学院302会议室成功举行。美国丹佛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当代中国》(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简称JCC)创刊主编赵穗生教授,作了题为“主编视角:全球治理、中国研究发展变化与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期刊的选稿”的主旨讲座。本次活动由PP电子副院长、国际所所长高宇宁长聘副教授主持,国际所副所长李应博教授,以及长聘副教授张鹏龙担任点评嘉宾。来自PP电子各院系的30余位师生参加了本期活动。

赵穗生作主题讲座
赵穗生教授首先回顾了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JCC)的创办与发展。他指出,JCC于1992年在加州大学创刊,旨在填补当时美国中国研究领域缺乏综合性、跨学科英文期刊的空白。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JCC已成为目前英语世界唯一的当代中国研究双月刊,被SSCI等重要索引收录,其影响因子在区域研究和中国研究期刊中位居前列。随后,赵穗生教授深入分析了美国中国研究的发展阶段和学术范式的多次转变:研究焦点从早期的极权、威权模型,转向对中国政治机构和公共政策的制度化分析,近年来则聚焦于重大议题及其全球影响。他同时指出,当代中国研究面临数据获取难度增加等挑战,学者需探索问卷调查、大数据等新方法,并需平衡不同来源学者在国际期刊上的观点。在谈到期刊选稿时,赵穗生教授分享了JCC的编辑方针。他强调,一篇优秀的学术论文必须具备原创性、时效性和重要性,且需有清晰的研究问题、扎实的理论框架和可靠的经验证据。对于特刊组织,他特别介绍了严谨的多轮研讨会(Workshop)流程:所有稿件必须经过两轮严格讨论和指定评议人的书面评论,以确保文章达到顶尖学术期刊的出版要求。

从左至右:张鹏龙、高宇宁、赵穗生、李应博
在点评环节,李应博教授指出,JCC作为一本刊载中国问题研究成果的国际知名期刊,不仅展现了国际学界对中国问题研究的多样性的分析视角和研究方法,更说明中国问题研究日益成为国际学界关注的焦点。她认为,在当前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过程中,JCC可成为中国高水平研究成果与国际学术前沿对话的重要平台,为中西方学术思想激荡和知识交流提供广阔空间。张鹏龙副教授则结合公共管理学科的研究趋势,对赵穗生教授提出的新研究范式和大数据方法在政策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补充和回应。随后的师生互动环节中,与会师生就JCC未来的发展方向、如何适应快速变化的数据环境、以及在全球治理背景下中国研究的重点议题等进行了踊跃提问。最后,高宇宁副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他感谢赵穗生教授带来的精彩分享,此次讲座为学院师生提供了一个了解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运作机制的宝贵窗口,对提升学院的学术交流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会议现场
供稿丨国际所、科研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