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号 | 选题报告名称 | 学校 | 
| 1 | “地摊经济”的适用性研究——以苏州市为例 | 苏州大学 | 
| 2 | 农村防疫“动员式治理”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 武汉大学 | 
| 3 | 助贫带货:直播带货模式政府激励机制研究——以山东省聊城市为例 | 山东大学(威海) | 
| 4 | 治理体制与文化心理: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卫生应急系统的组织协作困境——以S省Y市为例 | 厦门大学 | 
| 5 | “合村并居”,何以惠于民? |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 
| 6 | 春耕机井忙——“井长”制度助力乡村自主协商治井 | 河南大学,黑龙江大学 | 
| 7 | 新冠疫情下如何有效实现农民工就业服务保障?——基于河南省周口市的案例分析 | 郑州大学,大连理工大学 | 
| 8 | 防微杜渐方能防患于未至——探究疫情初期武汉市网络直报系统为何“失灵”? |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 
| 9 | 从脱嵌到回嵌:产业扶贫的实践困境与新发展活力 ——以贵州省岩博村为例 | 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南京财经大学 | 
| 10 | 社区网格员工作记:疫情防控背景下的社区网格化管理困境——以四川省广安市望江社区为例 | 中国政法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人民大学 | 
| 11 | 微光成炬:自组织理论下社区公共卫生应急机制的实践和效率困境——以甘肃省兰州市费家营社区为例 | 南京大学 | 
| 12 | 疫情防控“码”上见效 健康码打造网格化社会治理协同新路径——以山东省烟台市S社区为例 | 中国传媒大学 | 
| 13 | 农村教育能否通过“疫情大考”——以四川省荣县W小学为例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 14 | 为了那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疫情期间贫困山区小学生居家学习网络条件及学习效果的调查与讨论 | 江西财经大学 | 
| 15 | 乡村“硬核防疫”何以成功?——以河南省辉县裴寨村为例 | PP电子 | 
| 16 | 嵌入式党建如何破解社区疫情防控难题?——以武汉市青和居社区“红色物业”模式为例 | 华中科技大学 | 
| 17 | “五难”的抉择:屡禁不止的中小学教师补课现象背后的探究 | 东北大学 | 
| 18 | 复工复产浪潮下建筑企业该如何走出“融资怪圈”——以南昌市中禾元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为例 | 南昌大学 | 
| 19 | 地摊经济的昨非今是 ——后疫情时代成都市高新区地摊经济可持续发展分析 | 黑龙江大学 | 
| 20 | “大国风范”还是“超国民待遇”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的发展困境与前路探索 —— 以广州“三元里黑人事件”为例 |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广州航海学院 | 
| 21 | “最美逆行者”背后:基层抗疫中社区工作者压力及困境探析——以河南省安阳市既有社区居委会为例  | 中国人民大学 | 
| 22 | 乡贤不“闲”: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障碍与破解之策——以四川省彭州市丹景山镇关口场社区为例 | 四川大学 | 
| 23 | “重塑烟火何以养生民?”政策变迁视角下的民生保障——基于嵌入式政策模型对成都地摊经济发展的案例分析 | 中国人民大学 | 
| 24 | 地摊虽旧,其命维新:复工复产背景下地摊经济背后的城市治理逻辑演变--以四川省成都市为例 | 电子科技大学 | 
| 25 | “医改标兵”的战疫首秀——三明市“医防融合”的平战转换 | 福州大学,中山大学 | 
| 26 | 疫情常态化下中小微企业的逆境突围——以福建省“晋江经验”为例 | 福建师范大学 | 
| 27 | 社区共同体治理效能如何提升?——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应对新冠疫情的过程性分析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 28 | 共享员工的高光与黯淡——这场“跨界合作”能走多远 ——以长沙盒马鲜生为例 | 湖南中医药大学 | 
| 29 | 我的抗疫日记——漂泊在外的身心何处安放?疫情期间返乡人员的困境与救助 | 中国政法大学 | 
| 30 | 群体利益冲突下的政策弹性空间塑造:健康码推行过程中老年群体的困境与诉求?——以陕西省西安市为例 | 中国人民大学 | 
| 31 | 守护健康的企业又如何被守护——以汕头超声仪器研究所有限公司为例 | 中国政法大学,华南农业大学 | 
| 32 | 背靠大树好乘凉?城乡关系视角下大都市郊区乡村振兴的利好与制约 ——以北京市延庆区铁炉村为例 | 北京邮电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 | 
| 33 | 减租是“情分”还是“本分”? 疫情期间高校周边餐饮业减租政策的落地实情一探 ——以广州大学城为例 | 北京大学 | 
| 34 | 问“善”哪得“卿”如许,为有透明公开来——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慈善组织公信力问题研究 | 中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 | 
| 35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如何推动大数据赋能社会治理——以疫情防控期间厦门市“口罩摇号”为例 | 厦门大学 | 
| 36 | “律师下乡”如何参与乡村治理——以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为例 | PP电子 | 
| 37 | 组织学习视角下草根社会组织参与疫情救援的策略选择和路径优化研究 ——以八方公益组织为例 | 中国政法大学 | 
| 38 | 艰难的选择:非常态下公共服务供给困境及其破解——基于杭州市复工复产政策的分析 | 四川大学 | 
| 39 | “失声”的哨点——新冠疫情中预检分诊制的执行偏差:以常州市z医院为例 | 安徽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医科大学 | 
| 40 | 乡村振兴中妇女内生动力激发的组织化路径-以沧源县民良村妇女组织为例 | 中国农业大学 | 
| 41 | 地区发展模式视角下乡村文化振兴何以可能:——基于顺德容桂街道“马冈印记”文化保育案例分析 | 东莞理工学院 | 
| 42 | 权宜之策还是长久大计?共享员工模式的实践分析——以西贝与盒马鲜生为例 | 湖南大学 | 
| 43 | “指尖菜篮子保卫战”,疫情期间生鲜电商稳价保供保质政策的研究 ——以苏州食行生鲜为例 | 苏州大学 | 
| 44 | 数字“三林”迎创客,“万鸟”衔泥报春来——基于浙江省湖州市三林村数字乡村的发展问题与治理对策研究 | 杭州师范大学 | 
| 45 | 何况异形体,信任为股肱:疫情下官方媒体如何与公众信任重修旧好? ——基于“双黄连事件”案例分析 | 华南农业大学 | 
| 46 | 政企如何携手走向“复兴之路”?探索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政企互动模式 | 中国人民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西南政法大学 | 
| 47 | 送药之难:限制性政策下零散志愿者帮助服务缺失群体的困境与出路——以上海志愿者为湖北癫痫患儿送药为例 | 华东师范大学 | 
| 48 | 重大疫情下,非新冠患者求医的困境及解决方法的探讨——以湖北武汉市为例 | 西北政法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湖北大学,浙江传媒学院 | 
| 49 | 如何从脱贫转向振兴?协同治理视角下乡村振兴的新问题与解决路径研究——以“中国利川红第一村”兰田村为例 | 吉林大学 | 
| 50 | “数字战疫”,我们贡献的是数据还是隐私?——以深圳市为例 |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 
| 51 | 宗族势力在乡村分利秩序构建与治理中的作用新论———以江西某地区为例 | 中国农业大学 | 
| 52 | 驻村工作队在乡村治理能力建设中的作用——以安平镇三塘村为例 | PP电子 | 
| 53 | 旅游业主导的乡村振兴政企合作困境及探索——以洪范池镇景区卖票风波为例 | 山东大学 | 
| 54 | 新冠疫情常态化下非定点收治医院联防联控机制构建的探索——以广州市N医院为例 | 华北电力大学,中央财经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 
| 55 | 后疫情时代“韧性”视角下农村电商推动绿色发展的破局何在?——以陕西米脂为例 | 中国人民大学 | 
| 56 | 效度、限度与温度:大数据治理下的隐私保护困境——以浙江省应急管理机制为例 | 浙江大学 | 
| 57 | “枇杷+文旅”助力脱贫攻坚,“线上+线下”防止因疫返贫——福建省云霄县棪树村的脱贫战疫之路 | 中国人民大学 | 
| 58 | 耦合还是冲突?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与农民主体性的关系探究 | 中国人民大学 | 
| 59 | 鱼水之情还是猫鼠游戏?街头官僚与商贩互动模式的解与构——“地摊经济”背景下C市N区基层治理路径探究 | 西南大学 | 
| 60 | 技术何以破解疫情之下的养老困局—基于成都市金牛区和邛崃市的社区智慧养老模式探究 | 四川大学 | 
| 61 | 疫后之思:地方政府治理视角下“农改超”路向何方?——以遂宁船山区为例 | 四川农业大学 | 
| 62 | 新冠疫情背景下农民工子弟学校流动儿童的教育困境——以北京、上海为例 | 外交学院 | 
| 63 | “后疫情时期”的复工复产与消费刺激——以杭州市消费券政策为例 | 北京工业大学,浙江财经大学 | 
| 64 | 大“疫”之下无国籍——国际化社区韧性治理何以提升? | 四川大学 | 
| 65 | “遥远的海岸线”:海上疫情防控困局——以舟山市渔船渔民管控为例 | 复旦大学 | 
| 66 | “公益新基建”打造疫情下的应急志愿服务生态系统——以“志愿汇“平台在浙江省的应用为例 | 浙江大学 | 
| 67 | 史无前例的“封城”?——基于新冠肺炎爆发政府应急管理的案例 | 天津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南开大学 | 
| 68 | “熄火,发动,再加速”:全力抗疫中交通运输的快车如何拉动复工复产政策——以川东片区服务区为例 | 中国政法大学 | 
| 69 | 新冠疫情下地区联防联控机制的应对与不足 ——以山西省太原市某区安置归国人员情况为例 | 中央财经大学,暨南大学,西南财经大学 | 
| 70 | 疫情防控下助残事业发展的新困局及其破解——基于杭州市“残疾人之家”的实证研究 | 浙江工商大学 | 
| 71 | 脱得了贫,致不了富?乡村振兴下农村产业兴旺的多方协同机制研究 ——以云南东屏村为例 |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集美大学 | 
| 72 | 治理之困:数字治理技术如何推动精细化治理?——以广州“穗康码”为例 | 湖南农业大学 | 
| 73 | 防疫补贴何以让抗疫战士“寒心”?——以广州抗疫医务人员为例 | 华南师范大学 | 
| 74 | “防疫不是歧视的保护伞”:租售不同权困境何以纾解?——以杭州市、北京市、扬州市为例 | 四川大学 | 
| 75 | 拉动经济增长“你领券了吗”?政府消费券发放机制的困境及探索 ——以湖北省武汉市为例 | 华中科技大学 | 
| 76 | 疫情背景下对中国分级诊疗模式的探索——基于混合扫描模型以天津市津南区的院前急救下沉社区为例 | 中国民航大学 | 
| 77 | “隔离路”岂成“魂断桥”,“封闭性”防疫下如何弥补受困残障儿童的“救助真空”——从“需求溢出”的视角反思湖北脑瘫儿鄢成死亡事件中社会临时救助责任的落实 | 太原理工大学 | 
| 78 | 政府如何推进企业合理有效转产复产——以扬中市小型熔喷布企业转产为例 | 北京大学 | 
| 79 | 如何跳出盲怒与煽动?——从方方日记事件探析中国突发性网络舆情管理之路的重重荆棘 | 苏州大学 | 
| 80 | 疫情防控政策与公民个人隐私关系探究——以上海市“健康码”为例 | PP电子,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 
| 81 | 联防联控下乡村群防群控工作的思考——基于马鞍山市X镇的实证研究 | 华南农业大学 | 
| 82 | 基于治理理论下农村新冠疫情网格化防控效果与优化探究——以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紫南村为例 | 华南农业大学 | 
| 83 | “推不动的信贷?”:决策删减下基层官员的执行逻辑 ——基于后疫情时代S市小额信贷政策的案例研究 | 山东大学 | 
| 84 | 广州推动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组合式政策效果分析——基于史密斯模型的实证研究 |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 
| 85 | “失魂断根式”的“合村并居”:深入了解乡村振兴的制约与难点——以山东菏泽市为例 | 山东农业大学 | 
| 86 | 疫情期间基本生活物资何以难入居民家门?——社区团购中的权责利 | 河海大学 | 
| 87 | 制定执行“两张皮”,复工复产何以顺——以湖北省恩施州G石材公司“贷款难”为例 | 东北大学 | 
| 88 | 政企合力:汽车产业复工困局之解——基于汽车重镇福州市青口镇的案例 | 南京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 89 | 搭建联防联控平台,大数据助力“智慧社区”——以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为例 | 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江苏大学 | 
| 90 | “谁来敲响警钟?”:行业知情人推开“政策之窗”——基于2020年武汉封城决策的分析 | 西南财经大学 | 
| 91 | 贤者归来:新乡贤组织化参与的现状及其对乡村治理绩效的影响研究——以云浮市水东村乡贤理事会为例 | 华南农业大学 | 
| 92 | 养着烧钱、卖不了钱:“谈野色变”下特种养殖扶贫产业政策的困局与出路 ——以重庆市部分区县为例 |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 
| 93 | 大疫之下零感染:基层政府如何构筑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以徐州市铜山区为例 | 江苏师范大学 | 
| 94 | 消费券如何撬动后疫情时代下的精准扶贫?——以杭州、恩施东西帮扶为例 | 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工商大学  | 
| 95 | “造不出来的血”:电商扶贫政策下的政府行为与执行困境 ——以山西省永和县为例 | 北京师范大学 | 
| 96 | 栉风沐雨砥砺行: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外贸个体商户的出路探索——以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为例 | 中国农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 | 
| 97 | 疫情背景下西部地区线上教育困境及对策研究——以甘肃省会宁县为例 | PP电子,中国人民大学 | 
| 98 | 论为何疫情之下的“厕所革命”仍止步不前——以江苏、河南、山东省为例 | 青岛大学,德州学院,西安培华学院,河南大学 | 
| 99 | 烟火归来:“地摊经济”的潜在冲突与可持续发展——以湖南省长沙市为例 | PP电子 | 
| 100 | 公共危机下的基层社区服务:以武汉市三个社区的“菜篮子工程”为例 | 中山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西南政法大学 | 
| 101 | 大数据背景下公共服务管理与隐私保护的新困境及对策探索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 
| 102 | 地摊回归:从“猫鼠游戏”到柔性治理——以成都市武侯区簇锦街道为例 | 中国传媒大学 | 
| 103 | 诗意乡村的文化嬗变:“一鸣书居”民宿助力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实践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 104 | 武汉城中言——风险沟通视角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话语体系研究 | 中国矿业大学 | 
| 105 | 云上“橙绩单”何以骄人?——以湖北秭归的“县官直播”为例 | 中国海洋大学 | 
| 106 | 加速“快进键”:疫情下的消费券政策探索——基于佛山市的调研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 107 | “老鼠”再也不怕“猫”?地摊经济如何持续健康发展?——以辽宁省沈阳市为例 | 东北财经大学 | 
| 108 | 激活基层党组织“红细胞” 服务乡村振兴“大肌体——以内蒙古赤峰市大庙镇小庙子村为例 | 中山大学 | 
| 109 | 生态与经济,“北方水井”的痛与梦——乡村振兴背景下丹江口水库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 110 | 能人村治VS驻村第一书记:广东两类乡村“防护型集体行动”的生成逻辑与体制性供给路径 | 华南理工大学 | 
| 111 | 应急管理综合的口,实际操作缚鸡的手 ——从C县看新冠疫情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困境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科技大学 |